首页

SM在线看论坛

时间:2025-05-28 14:19:39 作者:坐一趟高铁,究竟要经过几扇“门”? 浏览量:25366

小伙伴们坐高铁出行时

有没有注意到

从进站到出站

会经过几扇“门”?

都有哪些注意事项?

小编今天带你

一边数数一边学习

↓↓↓

 

“进站闸机门”

进入火车站候车厅

遇到的第一扇门就是

“实名制验证闸机”

  将有效证件放在实名制检票机识别区域,同时进行人脸识别,票、证、人一致,闸机门会自动打开。旅客也可凭购票时的有效身份证件,走人工通道。

  如果忘记携带身份证,可以在车站的公安制证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明,或者使用铁路12306App申请电子临时乘车身份证明,凭此证明也可以刷证进站。

 

“安检仪门”

过了闸机,下一步来到

“安检仪门”

携带的所有行李物品

都要接受安全检查

  部分车站设有便民寄件柜,如果发现不小心携带了限制携带物品,旅客可以根据需求自助办理物品邮寄。

  安检时,请依次排队,不扰乱现场秩序,主动脱帽配合检查,检查完毕后快速通过。

 

“检票口门”

进入候车室

通过车站显示屏

快速找到对应检票口

接着就来到了

“检票口门”

各站开始检票时间和停止检票时间不同

请注意听广播或看车站显示牌公告

  检票时,请站在黄色地标线后方,刷证依次通过。如有疑问,可以现场咨询人工检票口工作人员。

  没赶上火车时,请别着急,符合条件的旅客可以通过铁路12306网站、App或车站人工窗口,办理车票改签业务。

 

“高铁列车车门”

过了检票口

接下来就是

“高铁列车车门”

  车厢前后基本设有两个车门,旅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座位号,选择距离座位更近的车门上车。如果乘坐重联的动车组,注意8车厢和9车厢不相通。

  高铁列车车门是由司机集控开关,不能擅自推拉车门,也不能随意触碰车门附近的按钮,注意文明乘车。

 

“车厢门”

登上列车

来到座位前

我们还会遇到一扇门

“车厢门”

  通过门设在车厢两端,分为电动感应和手动按钮两种模式,是隔音降噪的好帮手。

  带娃的旅客通过内端门时,请注意照顾好身边的小朋友。

 

“卫生间门”

乘车时

旅客经常需要使用

“卫生间门”

动车组列车一般设有

普通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

  采用手动开关的卫生间门,把手向上的门需要侧拉打开,把手横向的门需要下压并往里推。

  无障碍卫生间的门一般采用电动开关方式,只需轻轻按下电动按钮,就会自动开启和关闭。

  进入卫生间后,切记旋转上锁,将门彻底关闭。

 

“出站闸机门”

到达目的地

经过的最后一扇门是

“出站闸机门”

旅客可以直接刷证出站

或走人工通道出站

↓↓还可能会遇到这些门↓↓

“候车厅单向出站门”

  旅客进入车站后,因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出站,可以通过单向门出站,再次进站需要按进站流线重新安检。

“无障碍电梯门”

  依靠辅助器械出行的旅客,可预约重点旅客服务,工作人员会提供乘坐电梯快速到达站台服务。

“中转换乘门”

  持联程车票的旅客,可以根据指引标识,进行中转换乘。

坐一趟高铁

你还见过哪些门?

快来评论区分享吧

  策划:董畅 赵熳

  供稿:《人民铁道》报业有限公司四川记者站(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)、成都客运段、成都车站融媒体工作室

  文图:赵熳 向阳 韩文婷 简艳 刘晓

  视频:韩文婷 韩旭刚

  (中国铁路微信公众号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留学生看中国电商:网购方便省力 人工智能会“读心术”

“对于年轻学者的数学研究及数学教育领域,我们应倡导‘去功利化’的理念,让学术回归纯粹与热爱。”华中师范大学校长彭双阶表示,鼓励学生依据自身兴趣,持之以恒地钻研,心无旁骛地投身学术,方能真正孕育出数学领域的“璀璨新星”。

香港漫游记:近五千年历史的指环与耳饰

广州4月9日电 (记者 程景伟)“南来北往寒来暑往”黑龙江省2024年度夏季旅游推介会8日在广州市开启。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携全省13个市(地)、重点景区、涉旅企业齐亮相,推介夏季旅游系列产品。

香港中环街市“七夕”助力有情人

江桥警犬训练基地有个传统,每年警犬退役的时候,都要最后再走一遍巡逻路,再为祖国巡一次边,训导员握着“极君星”的爪子,再为中缅86号界碑描一次红。

独家视频丨习近平:总结中秘合作的成功经验 推动中秘、中拉务实合作提质升级

南宁11月17日电(韦佳秀 俞靖)11月17日,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出版文化产业研究机构——中国—东盟文化产业研究院(广西未来出版研究院)在中国—东盟图书文化周举办期间成立。

让有碍变有爱 内蒙古为158.58万残疾人托起“稳稳的幸福”

交流活动在广州明城墙下拉开帷幕。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李新建从历史发展、设计思路、具体流程等方面,系统解析了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中国体系。高级工程师、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吕彦斌以西安城墙为案例,阐述了城垣建筑预防性保护的实践探索和成效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